4月份以来钢铁企业库存显著下降 中钢协:警惕“合成谬误★★”和新一轮供需失衡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一度出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面对不利局面★,钢铁行业如何提升效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今天(30日)举行发布会,重点回应了这些问题。
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五部门表示,将会同有关方面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坚持以节能降碳为重点★★,区分情况★、有保有压、分类指导、扶优汰劣,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石洪卫解释道:★★“比如★,一个地区某家钢厂检修★,它下个月的市场资源投放量就会减少10万吨。但旁边几家听说后,每家都做出了增产10万吨的计划★。从每家的决策来讲都是正确的★★★,但三家都增产10万吨,结果不但把10万吨填上了,还多了20万吨★★★,这就属于★★★‘合成谬误’,每家决策、个体决策都是正确的★,但是合成以后就出现了合成谬误。 ”
具体怎样调控粗钢产量?石洪卫表示,过去几年,政府一直在对钢产量进行调控,调控措施的精准发力程度越来越优化。政府继续实施产量调控,有助于实现供需均衡,今年五部委的产量调控措施应该会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精准。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一度出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现象。截止到3月下旬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约1843万吨★,环比下降5.66%★★★,同比增长6.8%,创历史同旬库存最高水平。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钢铁企业仍然存在进一步控产降库存的空间。
钢铁供需失衡跟行业集中度较低也有密切关系★。中钢协副秘书长兼市场调研部主任石洪卫表示,截至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为41%左右,在相对分散的行业格局下★★★,即使单个企业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但由于决策主体众多,合在一起也容易形成★★★“合成谬误”★★。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3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达到了1953万吨,为今年初以来最高水平,也是近4年同期的最高水平★★★。截至3月下旬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约1843万吨,环比下降5.66%,同比增长6★.8%★,创历史同旬库存最高水平★。进入4月份以来,钢铁企业库存显著下降,钢材价格也止跌企稳并小幅回升★。
4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下降到约1812万吨★★★,但仍然比2021年同旬高13★★.9%,比2020年同旬高4%,而随着钢价回升★,一些企业又有了增产冲动★★★。
不过,中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钢铁企业仍然存在进一步控产降库存的空间。自律控产降库存是当前行业保效益的首要任务★★★。钢铁行业运行呈现“三高三低★”特征,原因主要是供给弹性释放过大★★★,市场需求同比下降,企业库存大幅增加,对上游原材料价格产生支撑★★★,对钢材价格产生抑制,急需全行业统一思想,降低生产强度,杜绝恶性竞争★★★,推动钢厂库存尽快回归往年正常水平★★。
对此★★,姜维提醒★,随着近期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市场上出现关于钢价效益前低后高的炒作,需警惕随之而来的复产冲动★★,导致产能过快释放,再次造成新一轮供需失衡。